舒適圈
關於我們
服務項目
場館介紹
團隊成員
最新消息
課程/費用
健身專欄
學員成果
研習課程
最新課程
花絮照片
立即體驗
Home
最新消息
2024/01/21
健身專欄
訓練不一定需要大重量! 透過功能性訓練保健身體
作者: 邱則毓物理治療師 / 運動訓練專家
■ 前言
在我們深入討論訓練議題之前,讓我們進一步思考一天當中
-
坐在椅子上的時間,
是不是已成為我們生活中難以避免的一部分?
-
是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,每天花費的時間在坐著的位置已經超過了我們的預期?
這樣的問題或許是我們應該深入關注的一個方向。
為什麼我們需要關注這個問題呢?
原因在於,
很多人都可能經歷到肩頸、腰部和背部的不適感。
這種不適感往往並非一日之內發生,而是長時間反覆發作。
或許你今天感覺相對好些,但隔了幾天,疼痛又會再次襲來!
這樣的狀況不僅影響坐姿的舒適度,還可能對整體精神狀態產生不良的影響,進而影響生活品質。
🔺
上圖 - 長時間維持屈曲姿勢,腹側縮短,背側延長
回顧2010年針對下背痛的流行病學研究,報告指出85%到95%的下背痛原因依然不明確。
然而,2009年的一項研究則提到長期或慢性下背痛的人,其腰椎部分的背肌控制發生變化。
這進一步凸顯了坐姿對身體的影響,尤其是對脊椎和相關肌肉群的控制和活動。
🔺
上圖 -
下背痛常發生區域在下端胸椎及腰薦椎處
除了腰椎部分的變化之外,還有深層背部肌群活化不足、淺層背部肌群過度使用的現象,
特別是在軀幹彎曲時難以放鬆。
這種狀況可能源於人體大腦的調整機制,它會針對受傷或疼痛的區域作出反應,讓其他肌群更加活化,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。
這種失衡使得深層肌群活動不足,而淺層肌群則過度使用,
最終導致活動性下降,疼痛時間持續增加。
因此,在進一步探討訓練議題的同時,我們不妨將目光投向我們的日常生活,特別是
''坐姿對身體所造成的潛在影響''
從改變坐式/靜態生活(sedatory lifestyle)習慣到增加身體活動,這些可能都是改善不良習慣帶來影響的一部分。
這樣的全方位思考,不僅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理解這個問題,也為改善生活品質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方向。
🔺
上圖 -
淺層肌群較深層肌群活化,導致背痛情況無法緩解。
圖片修改自 Myers, T. W. (2009).
Anatomy trains: Myofascial Meridians for manual and Movement Therapists
. Elsevier.
■ 重量訓練一定要大重量嗎?
我們不應該把「重量」這兩個字過於侷限,大眾會有個迷思就是重量訓練一定會「拿很重的啞鈴」、「舉起很重的重量」,
或是擔心會不會「練太壯」等等刻板印象。
但回歸到最基本,
自身體重(Body weight)算不算是重量訓練(Weight training)?
顯然的,廣義來講一定是的,
訓練上沒有規定要背著槓鈴,或是手握著啞鈴才能稱為重量訓練
。
對於某些族群來說,自身體重即能獲得有效益的訓練。
在2010年Harrison撰寫的一篇文章'' Bodyweight Training: A Return To Basics.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 32(2):p 52-55'',提到
「自身體重是有功能性的
,因為它能讓個體在3-D或多平面環境下來克服重力(bodyweight training is functional because it allows the individual to work in a 3-dimensional or multiplanar environment to overcome the force of gravity) 」,像是除了一般深蹲外,也能往上跳,往前跳,或是往側邊跳,去刺激不同肌群及穩定能力。
此外,多數自身體重訓練為閉鎖鍊(closed-chain)運動,過程中,使用多關節作為阻力去遠離或朝向固定的身體部分,常常也較為有功能性。
雖然在促進「絕對力量」上不若傳統重量訓練,但是入門性及可變性也較佳,讓初學者不害怕訓練,而是漸進的習慣於訓練。
▲
蹲的變化式
(由前至後分別為椅子蹲 、分腿蹲及側蹲)
▲
伏地挺身變化式
(由前至後分別為一般伏地挺身、單腳伏地挺身及上斜伏地挺身)
■ 透過功能性訓練來優化自己的身體
現在的人們長期處於較為靜態的生活,常常坐在辦公桌前,或是看電視,用電腦跟手機,維持一個姿勢的時間都相對於起來活動比例較高。
簡單地把人體分為前側(腹側)及後側(背側)
- 前側肌群
較屬於屈曲及有較高比例的快縮肌 (fast twitch muscle)或稱為type II muscle,較偏向為力量輸出及做有爆發性動作為主。
- 後側肌群
則相對為姿勢穩定類型的肌群,像是脊椎旁肌群(paraspinal muscles)的慢縮肌 (slow twitch muscle) ,也稱為type I muscle,比例較高。
在持續較為駝背的姿勢
,背側的肌肉會處於較為被拉長,前側則是相對縮短,讓背側肌群處於離心負荷(eccentric loading)的狀態,就很難行使讓身體維持挺立的功能,
導致前側愈趨強勢,而背側變得相對弱勢的失衡狀態。
以功能性訓練來說
,「功能」這兩個字帶有能自然去完成某種目的的意思,即是原本就存在的能力,因此
能針對較為缺乏的部份去做強化
。
像是如果總是駝背、腰部緊繃,接著就去評估
1.肩胛骨的六個面向動作是否失序?
2.髖關節的活動性有無限制?
3.胸廓有無緊縮情況?
所以訓練的目的是要讓駝背的人,他的背部肌群喚醒原本的功能,去抵抗身體屈曲的狀態。
「拉」的動作,肩胛控制,核心訓練就會成為主軸。
此外,讓脊椎排列回到相對良好的情形,也能逐步增進其活動能力,保護脊椎免於受傷。
功能性訓練的概念上為優化身體功能
,所以強調的是肌肉骨骼系統(musculoskeletal system)、神經系統(nervous system),乃至神經肌肉系統 (neuromuscular system)的連結,因此在訓練安排上會漸進式的結合不同元素,像是原本為站在平面上丟球,轉變成在波速球(bosu ball)上,或是改變支撐點,從雙腳變成單腳。
▲
由左到右為藥球砸牆、單腳藥球砸牆
、
波速球上藥球砸牆
功能性訓練,以最基本來說,即是強化日常生活能力。
不會做一些動作就受傷;不會突然閃到腰
;
上下樓梯膝蓋不會痛
;
不會突然跌倒,或是就算不小心跌到或撞到可以減輕傷害。
甚至
降低老人家最怕發生的「骨折」
。
隨著年齡增加或是長久的壞習慣累績(常見的為姿勢不良引起),身體的衰弱及功能的下降為不可避免的趨勢,
功能性訓練的多樣性可以幫助神經肌肉連結,讓個體在面對突發狀況及挑戰能迅速反應
,像是要過過馬路時快要變成紅燈能邁開步伐,上下樓梯不會很容易喘、不容易跌倒。
透過肌力的增加,可以完成以前比較難做到的事
,這即是肌肉骨骼功能性的展現,能將訓練轉化為日常生活應用到的技能。
■ 如何更進一步的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訓練?
每一種訓練都有其目的,有些人希望增肌減脂,有些人希望增加力量,有些人是因為身體明顯退化,驚覺到該運動才行。
不論是因為什麼原因想開始運動,重點都是持之以恆,培養良好的「習慣」。
對於健身的初學者來說,有時會如無頭蒼蠅般,訓練上沒有明確規劃。
常見的情況為想到什麼就練什麼,或是跟著朋友一起練,此種方式或許沒有什麼壓力,但是可能會變成是只有某些部位特別被訓練,某些區塊則被忽略,造成失衡現象;或是其他人的訓練模式或強度可能不適合自己,而造成成效不佳或受傷。
如果條件許可的話,最好
由一位專業的訓練師或教練來檢視自身狀況,並從評估的結果中去進行課程及訓練菜單的安排,並視每次的狀況去做調整。
被訓練的人在一段時間後,能逐漸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,這是很好的情形,也有助於訓練的進展。
■ 總結
''自身體重可以透過角度變換,姿勢改變,支點增減,及平面性質來達到多面向訓練,而且較不受空間跟時間,以及器材的限制。''
雖然自身體重也能增加力量,但是「絕對力量」上,依舊得仰賴槓鈴、啞鈴或是壺鈴的協助,但前提是整體姿勢及穩定性是否良好。
💡 如果身體狀況有任何問題,建議先獲得醫師許可再開始,可將風險因子降低呦~
參考資料:
Hoy D, Brooks P, Blyth F, Buchbinder R. The Epidemiology of low back pain. 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. 2010 Dec;24(6):769-81. doi: 10.1016/j.berh.2010.10.002. PMID: 21665125.
MacDonald D, Moseley LG, Hodges PW. Why do some patients keep hurting their back? Evidence of ongoing back muscle dysfunction during remission from recurrent back pain. Pain. 2009 Apr;142(3):183-188. doi: 10.1016/j.pain.2008.12.002. Epub 2009 Jan 30. PMID: 19186001.
van Dieën JH, Selen LP, Cholewicki J. Trunk muscle activation in low-back pain patients, an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. J Electromyogr Kinesiol. 2003 Aug;13(4):333-51. doi: 10.1016/s1050-6411(03)00041-5. PMID: 12832164.
Harrison, Jeffrey S CSCS, NSCA-CPT. Bodyweight Training: A Return To Basics.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 32(2):p 52-55, April 2010. | DOI: 10.1519/SSC.0b013e3181d5575c
Demoulin C, Crielaard JM, Vanderthommen M. Spinal muscle evaluation in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low-back-pain patients: a literature review. Joint Bone Spine. 2007 Jan;74(1):9-13. doi: 10.1016/j.jbspin.2006.02.013. Epub 2006 Nov 13. PMID: 17174584.
立即體驗
回列表頁
TOP